跳到主要內容
主視覺,圖片中有藍天綠地,用此來表現節與低碳的產品

產業新聞

::: 減少甲烷效率更勝自然碳匯 高科大創新成果登國際期刊
觀看人數: 22  發佈日期: 2025-06-26

台灣新生報 何弘斌 2025年6月26日

對抗暖化的重要手段即是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其中淨零碳排已是全球追求的共同目標,而「自然碳匯」是其中一種做法,包括森林、大型藻類等捕捉二氧化碳均廣受討論;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養殖系在「削減溫室氣體」的思考上以海門冬應用在畜牧業飼料以減少甲烷的排放來對抗暖化,相關海門冬養殖研究獲得國際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mpact Factor 8.0) 刊登,振奮合作的產官學團隊,包括農業部水產試驗所以及水試所進駐廠商高科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見圖)

高科大養殖系教授邱國勛今(廿六)日表示,科學界對於對抗溫室氣體排放,認為減少甲烷效率將優於減少碳排(或捕捉二氧化碳),是基於甲烷的短期(二十年)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是二氧化碳的八十四倍,百年尺度衡量也高達二十八倍,短期氣候影響則是更加顯著。

目前的自然碳匯策略,包含到森林捕碳或大型藻類捕碳,不過森林可能受到極端氣候影響,而大型藻類被其他生物消化或死亡腐敗後,固定的碳就會迅速回到大氣,難以實現長期碳封存;相對之下,畜養一頭牛產生的甲烷等於十噸二氧化碳,二至六頭牛一年排放的甲烷就需要一公頃熱帶雨林全年的碳吸收量來抵銷,因此,從減少甲烷排放著手,成為減少溫室氣體更有效率的方法。

海門冬(Asparagopsis taxiformis)亦屬於一種藻類,邱國勛研究團隊攜手農業部水試所以及業者高科生技,改良海門冬陸上養殖技術,並且添加海門冬做為畜牧業飼料,將可抑制牛隻的甲烷排放,具體提供畜牧養殖業快速、高效、經濟的減碳途徑。

邱國勛團隊發展之海門冬養殖技術以及產品,已精確鑑定出含有抑制甲烷排放效果的溴仿等代謝物,透過應用海門冬做為牛隻飼料,將可大幅提高對抗溫室氣體排放的效率;高科大攜手產官學團隊,建立環控陸上養殖技術,優化養殖技術以及培養基,台灣本土養殖的海門冬有效成分濃度超越國際廠商標準的二倍,該項養殖技術成果發表於國際影響力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mpact Factor 8.0)。

在全球對抗暖化的戰略上,台灣養殖海門冬的技術突破可瞬間大幅提高減碳效率,成為另類的換跑道超車,此一經濟且高效率的減碳途徑,讓台灣為全球畜牧業提供減碳、永續養殖的優勢解決方案。

轉自 yahoo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E6%B8%9B%E5%B0%91%E7%94%B2%E7%83%B7%E6%95%88%E7%8E%87%E6%9B%B4%E5%8B%9D%E8%87%AA%E7%84%B6%E7%A2%B3%E5%8C%AF-%E9%AB%98%E7%A7%91%E5%A4%A7%E5%89%B5%E6%96%B0%E6%88%90%E6%9E%9C%E7%99%BB%E5%9C%8B%E9%9A%9B%E6%9C%9F%E5%88%8A-08341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