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主視覺,圖片中有藍天綠地,用此來表現節與低碳的產品

產業新聞

:::

地方才是淨零關鍵 能轉盟公布2022縣市氣候與能源治理評比

觀看人數: 54  發佈日期: 2022-10-05

2022九合一大選即將登場,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5日)公布縣市政府氣候與能源治理評比結果,今年由台北市拿下第一名,後面依序為屏東縣、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屏東縣則以因地制宜的綠能發展,在非六都中表現最佳。

過去四年的氣候與能源治理成果是基礎,能轉盟呼籲今年縣市首長候選人提出相關政見,正是因為居於氣候風險第一線,地方政府才是落實淨零政策的關鍵角色。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5)公布「2022年縣市政府氣候與能源治理評比」報告。攝影:劉庭莉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5)公布「2022年縣市政府氣候與能源治理評比」報告。攝影:劉庭莉

今年首增氣候治理指標 民間參與評分占比重

2050年淨零排放已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共識,更不乏倫敦、東京、紐約等大都會,與全球1049多個大小城市一同響應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發起的「Cities Race To Zero」倡議,讓節能減碳成為城市競爭力及永續發展的必修課題。

九合一大選當前,由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能轉盟)今(5日)揭曉「2022年縣市政府氣候與能源治理評比」結果,對地方政府過去四年的相關施政提出評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詩婷說明,因應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今年的評分項目除了往年的節能與綠能政策,首次新增氣候治理及減碳相關指標。

能轉盟說明評分機制,有質化、量化項目兩種,滿分各100分,總分以質化項目85%、量化項目15%來計算分數。其中,質化項目比重最重的指標為「民間參與機制」。陳詩婷強調,政策制定跟執行過程需要民間力量,讓淨零轉型成為一場社會動員,才能達成淨零目標。

北市淨零路徑最完整 屏東因地制宜推綠能 非六都居首

評比結果前五名依序為台北市、屏東縣、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為A段班;B段班則為宜蘭縣、台南市、台中市、嘉義市、花蓮縣、金門縣;最佳進步獎為花蓮縣。本次評比首度涵蓋離島縣市,連江縣、金門縣及澎湖縣,苗栗縣則是拒絕參與。

2022縣市氣候與能源治理評比排名。圖片來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2022縣市氣候與能源治理評比排名。圖片來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此次北市拿下第一,陳詩婷指出,台北預算比其他縣市充裕,氣候與能源治理目標及策略、淨零路徑擬定及相應的法規設計最為完整。美中不足的是綠能發展績效較弱,氣候治理與公益性結合也不夠豐富多樣,期待北市展現更多首善之都的企圖心及開創性。

屏東縣在六都以外排名居首,陳詩婷說明,近年在推動再生能源上,屏東縣展現高度積極與在地化的策略思考,結合縣內產業發展沼氣、生質能,以饋線找地,在不利耕作、地層下陷的地方設光電專區並推動防災型微電網,都是因地制宜的作法,值得其他縣市參考。

花蓮縣拿下最佳進步獎,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黃斐悅表示,在訪談過程中感受到縣府的積極,試圖將永續思維融入各項政策及計畫,雖然民間參與機制和政策企圖心都還有進步空間,但與過去總是敬陪末座的成績相較,花蓮的轉變仍值得被看見。

基隆補助除濕機汰換 屏東王船祭換裝LED 地方特色成亮點

陳詩婷表示,透過這次評比,可以發現許多亮點政策案例,值得縣市相互學習。例如,宜蘭縣針對農業部門進行三年的節電參與式預算,十分重視在地對話、了解地方需求;屏東縣主動投入部落防災資源,至今已建置11處部落防災型微電網;新竹縣尖石鄉秀巒與五峰鄉花園部落亦建置防災型微電網,提升地方氣候與能源韌性。

「防災型微電網」是針對災害來臨時容易形成孤島的地區,於當地防災避難中心打造一個在沒有外來電源時,也能自主運轉逾72小時的系統,提供居民安心避難處所。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防災型微電網」是針對災害來臨時容易形成孤島的地區,於當地防災避難中心打造一個在沒有外來電源時,也能自主運轉逾72小時的系統,提供居民安心避難處所。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還有縣市與在地產業和文化特性結合,發揮因地制宜的創意作法。基隆市利用多雨潮濕的氣候特色,將除濕機列為節電汰換補助項目;屏東縣結合地方宗教文化,替王船祭祭典換裝LED燈;南投縣的重要農特產之一茭白筍,也在農民提案的參與式預算規劃下,更換成LED燈示範區,取代過往高耗能的高壓鈉燈,不僅節能,品質也穩定有保障。

地方缺氣候遠景 中央穩定經費當最有力靠山

能轉盟發現,縣市面對氣候政策往往缺乏更高層級的遠景設定與策略,也沒有一定層級的專責單位負責統籌減碳及調適工作,導致相關跨局處業務推進緩慢,例如交通運具電動化、碳排查等。能轉盟建議各縣市可從城市規劃角度,參考國際城市氣候治理案例,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淨零策略藍圖。

能轉盟也向中央呼籲,提供地方長期穩定的經費挹注,而非煙火式的單次經費補助。「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規劃徵收碳費並成立氣候基金,待法案通過,就能長期挹注地方財源。此外,中央也應訂定完善的綠能國土空間部門計畫,盤點綠能空間需求、適合的土地型態、建立因地制宜的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引導廠商到適宜處設置綠能,降低綠能與生態衝突。

「對的再生能源設施,要放在對的地方。」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黃斐悅認為,中央應有完整的綠能國土空間計畫。圖片來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能轉盟呼籲,地方政府是台灣邁向淨零的關鍵角色,作為承受氣候風險的第一線,希望各縣市首長候選人能積極提出氣候、能源相關政見,向選民展現未來縣市首長的決心和遠見。

2022年縣市政府氣候與能源治理評比報告 by 環境資訊中心公共檔案區 on Scribd

轉自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235138